碩一許槐軒(左)、大四劉政餘踏入體能訓練領域,提供球隊更專業協助。攝/余柏均
國立體育大學許槐軒、劉政餘,原本各是防護員及球員,但今年穿上不同制服,賽前利用哨音引導球員熱身,比賽間緊盯著場上一舉一動,球員下了場立即提供營養補給,回到學校後也沒得休息,腦袋裡經常想的都是訓練菜單,還要時常從國外文獻、影片中吸收新知,會這麼做全都是因為他們從去年開始轉任體能助理教練,要利用他們的專業提升球隊每一場比賽贏球的可能。
近年來,利用科學方式來提升運動表現的風氣逐漸普及,在國外也時常能見球員聘請個人體能訓練師等新聞,而原本是國體防護員的許槐軒,去年考上自家的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,開始跟著從國外學成回來、有豐富實務經驗的江杰穎助理教授學習肌力與體能訓練。
「因為原本就是防護員,所以對生理學、解剖學這些知識本來就具有專業,但是防護員工作時都是一對一處理個案,到現在一個人需要對著全隊講話,讓所有人知道訓練的目標,老實說,一開始蠻困難的。」但隨著時間、經驗的累積,許槐軒已經能夠獨當一面,將所學的技能慢慢運用在平時球隊的訓練上。
而今天剛面試完同一間研究所的劉政餘,未來將繼續留在國立體大鑽研體能訓練的領域,原本大一到大三都是籃球隊員的他,大四突然脫下球衣、穿上制服,開始協助許槐軒進行體能訓練的課程,對此他自己提到「因為自己身高差不多一百八十幾,在高中打四號位卻沒能在大學及時轉型,考量位置重疊,以及臺灣籃球整體的生態,大三時就有想要轉換跑道,但卻還不知道應該做些什麼。但有一天書哥(顏行書教練)找我過去,問我要不要加入學校的運動表現團隊,考慮過後覺得這也是一個我有興趣的領域,所以就從大三開始慢慢學習新的領域。」
「一開始的時候很困難阿,很多資料都是英文,又加上決定要考研究所,球員時期的我又對念書不在行,這一年多來就猛K運動生理學、解剖學還有英文,到現在已經能進步到看國外的文獻,用一些國外的案例來幫忙籃球隊、柔道隊的訓練。」劉政餘如是說,念書的時候很辛苦,但還好跟隊友的感情都不錯,大家也都會鼓勵他繼續加油。
對許槐軒、劉政餘兩人來說,最大的樂趣就是看到球員進步的幅度,比如在訓練之後爆發力、肌力的增加,這些都證明他們的付出是有實質轉換在球員身上。而這樣的體能訓練的進步是否有正向的反應在戰績上,許槐軒和劉政餘兩人說:「應該用另外一個方向來看,我們所做的就是幫助球員在球場上任何可能決勝負的點,都比別人贏過一點點就好,提升任何贏球的機率,是我們在乎的事。」
任何的成功,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集合,所有的細節都必須兼顧到完美才有美麗的果實,而許槐軒、劉政餘兩人為了這美麗的結果,選擇了體能訓練領域,要提供團隊最專業、強大的後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