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佳韋莫忘初衷,靜心著裝。攝/翁承楠
武士精神所鍛鍊出來的是對事情的態度及意志力,而非結果,這是李佳韋內化挫折的秘密武器。
習劍之路 永遠伴隨的家人
李佳韋出生於臺中清水,單親家庭的她,認為最幸福的兩件事莫過於和姊姊、弟弟及媽媽在一塊兒,當然還有伴隨自己成長的劍道。
因母親與劍道教練曾是同窗而開始打劍,憶起習劍,她說:「啟蒙教練是蕭英傑,她帶我練劍、借我護具,因為家裡沒有交通工具,所以每次教練都會先繞到我家接我去練習,除了練劍之外,蕭教練還請老師教導茶道,假日也帶著她到泳池,像自己孩子一樣教她游泳、陪她成長,有時間就帶在身邊,練習結束也會帶著去吃飯再送她回家。
感情好的三姐弟一起練劍,比賽後,姐姐自我要求較高而放棄習劍,弟弟也因不喜歡劍道而離開了,自己最初是抱著好玩、新鮮的心態去嘗試,獲得不錯的成績是練劍的續航力。
嚴格 也是一種慈悲
李佳韋說:「蕭教練很照顧我,但也對我最嚴格,小時候常因要求較高被罵到邊哭邊打劍,打到教練設定的目標才能夠下課,即使哭,都是提醒自己『還可以更好』。」一定會遇上挫折,除了流汗也流淚,李佳韋很喜歡打劍,她說:「因為有很多人支持我鼓勵我。」
九歲開始,教練、媽媽都是人生的導師,不只花時間學習喜愛的劍道,課業也要顧及,俗話說:「努力才有機會,不努力一定沒有機會。」在這句話背後,李佳韋有段時時刻刻提醒自己的過去。
品學兼優的她,從國小、國中到高中皆領取市長獎畢業,市長獎必須至市政府領獎,也因為家裡相較弱勢,老師一度讓她改領取第二名的鎮長獎,後來同學的家長自願載她至市府領獎及與老師溝通,才又領取市長獎。對她而言,只想改變環境,用守本分的力量,多讀點書來改變。她也說:「劍道和課業其實不相牴觸,因為讀書很累的時候,就打劍放鬆、抒發心情。」
國中時期,在晚上或假日抽空到道館練習劍道,偶爾會到蕭教練推薦的清水高中和高中生一起練習,還是國中生的她相較高中生的身高、體型、速度及力道都差了很大一截,三年的練習下,也因此進步不少,發現自己能夠更自如的運動技巧,體能方面也提升許多,這也是與年紀相同選手的不同之處。
高中進入中港高中就讀體育班,晚上沒有練習的時候就跟著普通班的學生一起參加晚自習,課業與劍道併近的目標一直記在腦海裡。高中的時間,李佳韋幾乎都在訓練,在學校訓練體能、晚上及假日則到道館訓練,不兼斷練習的她,是賽事中的佼佼者,全國賽中的常勝軍,個人賽中亞軍的佳績。
以劍修身 走自己的路
帶著好的成績到北市大技擊系,有人說:「大學任你玩四年。」對李佳韋而言,忙碌的生活也像是玩樂的生活,不怕辛苦的她,每天早上和一般大學生一樣上課,下午3點至6點訓練時間(除了週三及假日),練習完接著上課(修習教育學分),假日則到雞排店打工,生活費全由自己挣,雖然很累但也很充實。
2013年,李佳韋在全國大專校院劍道錦標賽獲得女子個人第四名,隔年再進步至第二名。對她而言,挫折即為修身養性的興趣嗜好,不是為了拚成績而學習,「我們講究的是劍道背後的武士精神。」她肯定地說著。
李佳韋:「謝謝蕭老師從小對我的付出,替我補足家裡的匱乏,給我希望,讓我漸漸地有能力去改變現況。」成長的路上受老師的影響很多,國小老師曾經帶來的不平等待遇,教練帶領之下的優異成績,李佳韋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夠成為一位老師,與帶領她的老師一樣造福更多的子弟,希望能因為自己帶給學生更多的不一樣。
鍥而不捨補足自己的李佳韋,最大的願望還是希望讓媽媽能夠趕快享福不再操勞。一直以來,也透過與自己的對話,增進自己,她說:「路是人走出來的,也許選擇的路和別人的期待反其道而行,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會做得好!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