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玟慶與莫文祥正在向系隊隊員講解戰術。攝/鄒佾昇
與體保生、一般生有關的議題已被熱烈討論多年,爭論的重點主要聚焦在不同的升學管道是否造成不公平的現象,但是我們能不能暫時拋開複雜的制度問題,暫時不要比較彼此得到的利益多寡,重新從學生體育的本質出發,將目光放在體保生與一般生之間,逐漸發展出的正向關聯上,進而看到未來可能可以進行的制度修改方向。
球場上,兩隊大學系隊的球員正在激烈的攻防,場邊的教練激動地下達指令,不過他和場上的球員看起來年齡相仿,原來擔任教練的是球隊系上的體保生,走出球場,他們就是一群會一起吃飯、夜衝、考試、打報告的好同學。由體保生擔任球隊教練,而後打出好成績的大學系隊越來越多,世新大學傳播管理學系的系籃就是其中之一,系上有多位曾經在UBA大專籃球聯賽公開一級賽事登錄過的球員,而系籃這個團體能夠再次將他們聚集在一起,與系上的同學們一起享受籃球這項運動的樂趣,確實是一件相當好的事情。
畢業於宜蘭高中的莫文祥,目前大三,擔任系籃教練第二年,會想擔任教練這項職務,他說:「因為我發現能把自己所會的東西教給別人,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。」高中三年的HBL經歷,莫文祥學到了比一般生球員還要多的籃球技術與知識,能夠在大學遇到一群對籃球充滿熱情,希望能有接受正規籃球訓練機會的同學們,是他最高興的事,「以前都是被教練操,現在換我操死他們了!」莫文祥開玩笑的說。
畢業於松山高中的張家恩,目前大三,擔任系籃教練的第一年,對於教練這個職位,他表示從當球員開始就非常有興趣,對於帶球員也有許多自己的想法,「我覺得帶了系籃後自己不管是溝通或教導的程度都有很大的成長。」從高中到大學,長期付出大量的心血卻始終不受重用的他,逐漸失去了對籃球的熱忱,在低潮中選擇將生活重心開始放在系籃,從歸屬感中找回最初的熱情,除了籃球以外,系籃這個團體讓他不再是「系邊」,生活開始和系上同學們、學長學弟們有了連結,和隊員們的關係不只是教練球員更是很好的朋友。
還有同樣畢業於松山高中的兩位球員,目前就讀大四的宋玟慶以及去年剛畢業的世新籃球隊前隊長賴威丞,都有擔任系籃教練,並在系上活動或校內活動有活躍的表現,前者在籃球運動之外也曾經參與系上啦啦隊的練習,後者則是協助參與學校課外組的各項活動,人際關係良好,並在大四那年帶領世新差點上演老八傳奇。
體保生與一般生的正向關聯,可以從以上幾位球員的例子與系籃間的互動找到蛛絲馬跡。個性較難融入一般生群體的體保生,能夠透過自己喜愛的籃球,作為和同學們溝通的媒介;到了大學階段對自己繼續打球這條路開始感到迷惘的體保生,能夠因為系籃開始找到生活的重心,透過和一般生的籃球交流,看到自己當初喜歡籃球、瘋狂練球的模樣。另外,對一般生來說,能夠有體保生擔任教練,是相當幸運的事情,因為一支有制度的球隊,至少需要一名教練的帶領,比起到校外花錢聘請教練來教球,,由系上體保生當教練確實是更好的選擇,因為同學的身分和球員間較無隔閡,而且在帶練球時體保生會對自己所屬的系隊產生歸屬感,進而盡心盡力的將所學傳授給同學。一般生大部分是連高中乙組聯賽都沒有參與過的,到了大學能直接接受公開組層級的籃球觀念以及各項訓練,即便因為天分上的差距,沒辦法快速的將所有知識吸收,但仍必然的會使一般生產生極大的進步。
我們或許不該一直以「體保生」和「一般生」這樣的分類方式來劃分這些學生,運動員到了大學進入普通科系就讀,就是為了能融入一般生的學習方式,為自己的未來培養第二專長,而沒有過專業訓練但心中有自己的夢想的一般生,終於能在大學階段和專業的運動員成為「同學」,我們是不是能撇開去爭論「體保生沒唸什麼書卻能上好學校拿到文憑是否合理?」這些去比較兩者間付出多寡的問題,敞開心胸去看見彼此的優點以及能在兩者間產生的正向關聯,讓不同層級的運動員能帶著彼此向上提升,這才是未來針對升學管道的制度問題繼續討論應該要走的方向。